协议到手,美国就撒手不管了,原来这是美俄联手瓜分乌克兰啊!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4:17    点击次数:110

这一次,美国的“脸变得比翻书还快”。就在前一天,美乌双方刚刚签署约定,关于资源的协议,看起来似乎是合作共赢的好事。还没等咱回过神,第二天美国政府就来了个急转弯,表示自己将放弃充当俄乌战争调停的角色。简而言之,俄乌之间到底还能不能停火,美国不打算管了。换句话美国的算盘打得精明,大赚一笔,至于乌克兰死活,那是“乌克兰自己的事”。

这场戏幕后的悬念实在让人挠头,翻一翻协议内容,可真让人瞠目结舌。美国没掏一分钱,却能分走乌克兰矿产资源开采收益的一半。而乌克兰呢?不仅要负责资源开发的成本,还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再次被外力控制。不禁让人想到,一个国家必须在战争和资源失控之间两难抉择,该有多惨烈。从表面上美乌是合作的关系,可细细掂量,这“合作”到底是利还是弊?是盟友还是主仆?

真正的故事其实还得往回倒。俄乌之间的战争搏斗,本质或许就是局势目前矛盾的根源。早在俄乌战争初期,美国曾义无反顾地站在乌克兰的阵营里,提供了武器装备、资金和军火,无一不彰显出“强援”的姿态。乌克兰也因此充满斗志,认为有了这样强大的后台,不仅能保住国家完整,甚至北约的大门也可能正式向乌克兰开启。事态的发展似乎朝着乌克兰始料未及的方向进发。

协议中美国的如意算盘敲得响,这直接让人联想到资源开发协议中的致命细节。根据条款,美国不需要支付任何资金,却获得了乌克兰未来开发所有石油、天然气和稀土资源的收益一半。这操作,和“零成本购入”只有纸上的文字差别。一位与协议毫不相干的普通市民若是翻开这一内容,估计脑子都得多转几个弯才能消化。作为合作方,资源的主人乌克兰又得到了什么?暂且先把这疑问放下,想想背后的大棋局。

美国此举为何值得深思?表面上是为了缓解乌克兰的经济压力,帮助这个国家在战乱中爬起来。然而实际上一旦协议落实,乌克兰的资源命脉完全被美国控制。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历史上班门弄斧的诸多悲剧,例如殖民时代那些看似和谐的合作协议,最终导致的却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体系被彻底瓦解。这并不是要给乌克兰编造新的殖民历史,而是资源依赖,经济控制的逻辑,从来都不会太过复杂。

看似简单的决定,却显露出长远危险。以为签署协议就能换取美国的全力帮助?恐怕泽连斯基不会这么天真。要知道,乌克兰已经经历了国土割裂、人口锐减、经济崩塌,开采这些资源本身就没有那么简单,还要将开发的利润交给美国,而其军队伤亡惨重,劳动人口外流,一边是战争的惨烈另一边是经济义务,哪头都妥协不了。

美国还在不断“抽身”。以前的调停人角色现在已回避,要求“你们自己去解决”,这无疑将乌克兰置于自生自灭的边缘,所有成本和后果由乌方自行承担。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不安?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,要是面对这样的局势,恐怕都会有不寒而栗的感受。美国手上握着乌克兰的未来资源开采命脉,却对乌克兰的战后命运由担忧变得漠不关心。这种操作,不禁让人联想起历史上那些“强者主导、弱者受累”的经典案例。

别忘了俄罗斯的另一边。俄乌战争至今,乌克兰已经损失了1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。细心观察这一块儿土地里,是充满矿产、自然资源的丰富区域,完全能支撑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石。换言之,这场战争已经让乌克兰的资源供不应求。而现在,美国渐渐地抽身,乌克兰只能与俄罗斯继续纠缠。对于长时间处于资源和经济压力下的乌克兰,这种情况如何善后简直是无解之题。

类似的局势在历史上并不鲜见。可以追溯到20世纪殖民时代,那些貌似互利共赢的条约最终导向陷阱和隐患。例如当年英国殖民东南亚的交易。以提供武器、支持等为由,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,但最终却占据了关键的贸易、资源控制权,而殖民地人民的苦痛由此而生。眼下的乌克兰难道不是正在重演这些“历史规律”?未来,不论是经济独立还是国土安全,都面临巨大挑战。

写到这里,也不难看出某种势头美国完成了自己的目标,接下来该如何收场完全交由乌克兰自行处理。战争结束与否、损失大小与否,已经不再是美国优先考虑的问题。有人甚至还调侃,现在的乌克兰是美俄瓜分资源的舞台,犹如新时代版的大国博弈棋局——两边大国,各得其利,唯独棋盘上的小国被打得七零八落。这种“资源枯竭的游戏”,在历史上可以找到许多影子,然而这一次的乌克兰,却让人感到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沉重。

而今可称得上是战争之外的另一种“冷战”情景。属于乌克兰的未来,正在大国操控中逐渐消散,而协议背后的利益盘剥是否还能继续下去,也恐怕得由乌克兰自己来给出答案。有人这场在美俄背后策划的棋局,到底谁赢了尚不可知,唯一能确定的是,乌克兰输了。